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聚焦·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具身学习:劳动教育的有效实践方式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封面

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729/F

国际刊号:ISSN 1003-6709

邮发代号:46-123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fzggzzs@163.com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论文鉴赏

[聚焦·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具身学习:劳动教育的有效实践方式


发布时间:2022/05/24 阅读数:688

陆心怡 李伟平

摘要:劳动教育是通过项目进行以实践、探究和体验为主导的学习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直接体验的获得。具身学习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具身劳动教育实践三大原则为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和因材施教。劳动教育课应更多地引入具身认知理论的内容,引入物理具身、情景具身和想象具身等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转变。

关键词:劳动教育;具身学习;具身认知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6B-0031-04

前言

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Cognition),又译作涉身认知、寓身认知等,是与以笛卡尔主义为代表的二元论相对立的、诠释认知展开和发生的新视角。从20世纪80年代起,有学者提出:认知是附丽于身体及其活动方式的,即认知具备“具身”的特征;人脑及身体的特点成为认知发生论必须考量的要素,同时,认知发生的环境也被给予关注。具身认知理论以身体及其所处环境共同作为认知活动发生的基础,身体、大脑以及环境三者构成动态统一的认知系统的生成,使得认知得以展开与发生。【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目前,城市小学生必要的劳动实践长期被包办代替,劳动权利被剥夺,劳动体验缺失;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象再一次出现。现实的需求呼唤对劳动教育学习方式的新研究。

劳动教育通过项目进行以实践、探究和体验为主导的学习活动,具身化学习为了解认知过程、创新学习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基于具身学习理论和劳动教育的新立场,我们根据学情、师情、校情,确立劳动教育的实施原则,建构具身劳动学习活动的方式。

二、具身劳动教育实施原则

在当代认知理论范式产生革新的背景下,张良论述了具身认知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意蕴,从身与心、主与客相互统一与共生的视角重新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他认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三大学术旨趣: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囚具身性指思维、认知的发生不仅是身体结构、神经系统、感官和运动系统等参与的结果,身体的感受、体验和经历等经验层面的因素也参与其中。情境性即是对认识论客观普遍性、必然有效性的对立,表达出认知无法脱离场景、语境、境遇,成为一项普遍的、中立性的行为,认知参与环境之中,与情境彼此对话,身体、心智以及环境三者组成了一个动态统一的系统。生成性即指认知过程并不是机械性、线性以及决定性的,而是心智、身体以及环境的各个要素联合而生成的动态系统。

在具身认知概念中,与认知相切近的身体活动和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构成了认识和学习的一部分,而不只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中介和手段。基于此观点,我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以参与体验式的主题活动打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空间壁垒,在时空上渗透到儿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构建可供儿童实践并能自由选择的课程内容,促进儿童在劳动场域和劳动实践中获得科学的劳动态度和情感、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习惯和行为、劳动思维和素养,增长自我服务与服务他人的本领,从而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确立了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三大实施原则。

(一)学思结合

学思结合是指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和敢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帮助学生学会劳动。

(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指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现每个学生在劳动体验实践中的优势潜能,尊重每个学生在劳动体验中的内心感受,引领每个学生成长为劳动“新”人。

三、具身学习活动设计

具身学习可细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操作,在共同体成员中分担责任,身体行为的内化预示着学习的发生。学习活动中的具身认知首先必须基于一定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产生感知经验,然后通过想象具身将新旧经验联系起来,最后产生能促进所学内容迁移发生的任务。【3】確定了学习任务后,需要依据学习者的兴趣、能力、需求等因素,对共同体成员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调动成员的参与。

Black等人提出三种不同的具身类型:第一种:物理具身;第二种:情景具身;第三种:想象具身。用将这三种具身活动运用于劳动教育实践中,探求让学生通过情境性、实践性、协同性和创新性模态的学习,在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中获得感知经验。我们以劳动课“‘最强双手'vs‘最强大脑”~课为例,谈谈具身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物理具身

学习者嵌人环境之中,与情景彼此对话,直接基于身体接触生成所学,获得本体感受经验(proprioceptive?experience)。据此,我们设计了劳动活动体验课。

学生劳动体验的获得和技术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课堂内外的反复劳动实践,劳动课程能够在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和小探访等动手与动脑的创意实践中获得实现。劳动活动体验课以“劳动知识学一学”“劳动活动做一做”“劳动成果评一评”“劳动技能用一用”四大主要环节让学生经历劳动实践的过程。在劳动实践中,教师尤其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深度的探究体验。以“‘最强双手'vs‘最强大脑”一课为例:

1.劳动实践前:“劳动知识学一学”,激活学习能动性

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引入绘本《凯文的衣服》和《凯蒂的衣服》,讲述换季背景,激发学生参与叠衣活动的积极性。接着,让学生参与自主叠衣服和小队叠衣服的竞赛。教师观察学生叠衣细节,让采用不同叠衣方法的学生来演示,由此感悟哪种叠法好,体验为什么这种叠法好。最后,用儿歌总结不同衣物的整理技巧。

“劳动知识学一学”这一活动环节设计,在有趣的生活情境和层次递增的初步劳动体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劳动兴趣,在和伙伴的沟通交流和教师的总结提升中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2.劳动实践中:“劳动活动做一做”,提升自我效能

在学习叠衣技巧之后,班级举行“接力赛,我能行”的挑战活动,以小队为单位,队内四人接力叠衣服、裙子、裤子和袜子,比比哪一小队叠得又好又快。学生在习得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付諸实践,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更加激发了参与的热情,提升了劳动实践的成就感。

3.劳动实践后:“劳动成果评一评,劳动技能用一用”,养成劳动习惯

比赛完成后,教师颁发“最强大脑”和“最强双手”奖章,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成果,自由交流本课收获,并提出“21天自己叠衣服打卡挑战”倡议,在班级群里鼓励学生展示在家劳动的照片。

实践体验之后,我们力图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评价模型,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参与的体验式评价。“最强大脑”勋章从劳动态度和情感、劳动思维和素养的角度评价学生,而“最强双手”则从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习惯和行为进行评价,真正实现评价的全面、多元。同时,通过倡议打卡活动,让学生把劳动所学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去,养成劳动的习惯。

(二)情景具身

情景具身,又称代理具身,指由学习者控制,通过创设一个外在“代理”来表征学习者,尝试进行某项活动,从而获得认知经验。情景具身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增强了的表征系统,在情景空间里,学生不再远离现实,而是通过表征的化身进行学习。

[教学片段]为了让学生学习不同衣物的整理技巧和收纳衣物的方法,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

师:(幻灯片出示妈妈在阳台收衣服的情景)星期六早晨,妈妈把洗干净的衣物取下晾衣架。

(出示上衣、裤子和袜子的图片)快来帮妈妈叠衣服吧!我准备帮妈妈叠上衣,该怎么叠呢?谁来叠一叠?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玩一玩益智劳动游戏“叠衣服”,用鼠标完成模拟叠上衣的过程。

币:请你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叠呢?生:这样叠使衣服更加平整、干净。

币:你真了不起!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儿歌。(出示儿歌:“衣服放平整,关,上两扇门,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齐读)

师:叠完的衣物我们接着怎么放?(出示沙发、衣柜和床的挂图,出示衣物的贴画)谁来放一放呢?

生:(上前贴画)我们应该把衣服放进衣柜里。

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呀?

生1:这样可以使衣柜里整整齐齐。

生2:给家人带来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师:你们真是会生活的好孩子!是啊,整理衣物可以使家更加整洁,带来一整天的愉快心情呢!

具身化学习“认知建立在身体行为及感知经验基础之上”这一理论,让我们重新认识认知过程,创新教学设计。在这一学习环节中,学生从“离身”走向“具身”,用电脑游戏和贴画的操作,完成了叠衣服和收纳衣服的过程,视觉、动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让认知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中深深根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可穿戴设备、体感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等新的人机交互技术的迅速普及,具身化劳动教育能够日益摆脱时空的限制,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展现出更大的潜力。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整合,使“具身学习”成为学习技术的新增长点。

(三)想象具身

通过想象获得具身感受和经验,是通过自己想象或他人语言表述引发学习。

根据Black提出的具身活动类型,在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物理具身获得直接经验,然后通过想象具身将新旧经验联系起来,最后产生能促进所学内容迁移发生的任务,从而促进知识迁移。【5】

在“‘最强双手vs‘最强大脑”一课学习的尾声,教师利用想象具身设计拓展活动:在想象具身中探究家庭其他收纳方法。

师:整理衣物可以使家更加整洁,带来一整天的愉快心情。那么你的其他物品,比如你的书籍、玩具等,又该如何整理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书籍、玩具等个人物品的收纳方式,小组长代表组员进行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出家庭常用的收纳技巧。

具身性学习活动是调动学生多通道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根据身体参与的程度,具身可以分为物理具身和想象具身,共三个不同层级,层级越高学生与环境的互动程度越深。学生通过上一模块的学习,获得收纳衣物的直接经验,然后通过想象具身将新旧经验进行联系,推演出书籍、玩具的收纳方法,从而促进知识迁移,归纳总结出家庭物品的收纳方式,养成勤于整理的良好劳动习惯。

通过想象具身,学生带着获得的劳动体验和经验,参与其他生活场景的学习认知,这属于更高层次的具身。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新的场景中思考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建构,与环境充分交互,这是高投人的具身学习。

劳动教育最终是让学生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并在生活中践行。想象具身的学习设计将学习拓展延伸到更加广阔的思维和想象领域,引领他们在生活中践行美好愿景。相信在想象具身中,儿童会积极劳动,智慧劳动,创造美好!

四、结语

劳动教育的实施不同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它更多是通过项目进行实践、探究和体验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为主,体现每个学生在主题目标引领下的主动思考、体验和创造;教师角色转变为指导者,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富有个性的体验、发现和创造活动。因此,劳动教育课要大量引入具身认知理论的内容,引入实践类的活动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个人的思维力、实践力和团队的合作力。

参考文献:

[1][2]张良.论具身认知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4):27,30.

[3][5]杨南昌,刘晓艳.具身学习设计:教学设计研究新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4(7):25,26.

[4]David,H.Jonassen,Susan,M.Land.Theoretical?foundations?of?learning?environments[M].New?York:Routledge,2012:50.

责任编辑:丁伟红


编辑整理: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