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诗《独龙情怀》排练感悟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封面

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729/F

国际刊号:ISSN 1003-6709

邮发代号:46-123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fzggzzs@163.com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论文鉴赏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诗《独龙情怀》排练感悟


发布时间:2021-11-14 阅读数:582

李亭峤

摘 要 舞蹈诗《独龙情怀》是以云南少数民族独龙族为编排基础,提取其中具有符号性的动作作为元素,以舞蹈为主要载体结合音乐、服饰、道具等形式,展现独龙族人民的审美情趣,生活现状以及独特的舞蹈形式。本文通过参与排练之后自己的心得体会对舞蹈诗《独龙情怀》进行分析,帮助爱好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学者们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推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与传承。

关键词 《独龙情怀》 舞蹈排练

中图分类号:J80文献标识码:A

云南省是一个具有丰富少数民族文化以及特色的地方,在云南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包括汉族数量多达25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其中有服饰、习俗、宗教信仰、音乐、舞蹈等等。这其中囊括一些我们熟知的少数民族之外,还有一些是人数极少的民族,而独龙族则是云南省最后一个被解放的民族,数据显示该民族人数现有7000左右,实际上现居的人数只在5000人左右。

1舞蹈诗片段介绍

《独龙情怀》舞蹈诗总共有十二个片段组成,演员分成三个不同组;包括群众组、小孩儿组、官兵组。整个舞蹈诗的安排顺序:祭祀,讲述独龙人民的宗教信仰,“剽牛活动”的举行;耕种,表达独龙这个民族的精神,自给自足的生活;金果丰收,在通过劳动之后丰收的喜悦;江畔,叙述了独龙族生活的环境,在独龙江畔撒网捕鱼的景象;搓小米,按照时间的顺序,透析出独龙人民的劳作分布;前半部分都是由编导对于独龙人民生活细节的观察,对于独龙族舞蹈动作的提炼进行编创的少数民族舞蹈部分。接下来表现的是是独龙族人民的青少年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劣,求学心切的孩子们;上学路上;红领巾;队列。最后表达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独龙江,帮助独龙人民修筑新路,表达出共产党对于独龙人民的帮助,通过筑路也映射着党和人民一条心,军民融洽的景象。筑路;救援;卡雀哇。

2从排练厅到舞台

从2017年9月到11月的密集排练,以提高整个剧组质量和作品质量为基础,分段式排练作为手段,将舞蹈诗中的片段独立出来作为个体进行排练。参与在不同的片段中感受也有所不同,在教室里的排练都是以近距离的观察、修改、练习以及提高整个片段的整齐度为主,细化到每个演员的动作方向、动作幅度再到排面的整齐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面,最后深入到要求演员的情绪和整个舞段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从动作中强化或塑造舞蹈形象,动作是人类传递情感的符号,强化民族风格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从人物的姿态、造型、步伐或者主题动作、构图、队形都是舞蹈的形象,并且从情感中升华舞蹈形象,将所有的动作都建立在民族情感的基础上,这就需要编导将不断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到的营养逐渐的带给演员。当把舞蹈诗分成舞段放在教室里时,我们主要聚焦在这个舞段中所存在的問题和需要深入要求的部分,更多的是将每个舞段都细化。当排练进行到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会将整个舞蹈诗进行整合联排,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整个舞蹈诗的结构以及对于整个舞蹈诗情感的铺垫和延续是否恰当,以及一些片段与片段当中衔接的部分是否需要调整。将舞蹈诗放在排练厅时是我们对于整个舞蹈诗微观的掌握和调控。而将舞蹈诗搬到了舞台上的时候,这时舞蹈诗所要呈现的内容并没有发生改变,而是我们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在朴永光老师的课堂中也曾经讲过“舞蹈场景”的变化使舞蹈产生了不同的视觉,当“舞蹈场景”从排练厅转换到了舞台,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整个舞蹈诗所呈现出内容的完整度、以及整个舞蹈诗所要表达的民族情怀和民族情感,这时我们聚焦在舞蹈诗的“整体性”,从编导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学习。

3从演员视觉到观众视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密集分段式排练之后,我们进行片段的整合工作,大家按照顺序将片段连接。这与当时细化排练时的感受不同,从观众的角度来说,看到的确是完整的一句话,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字、一个词。而是整个作品向我们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所表达的民族情怀。这时我理解了所谓作品向观众传递的内容,当观众第一时间接收信息到结合观众本身经历不同欣赏到的美不同,最终观众的感受回到作品本身这个过程。从微观到宏观的转换,从演员的身份抽离出来,再次体会整个作品的魅力。结合本身的理解和体会再次投入排练中,使得情感的表达不再那么苍白。作品在排练厅里,没有灯光、音响的衬托下,动作是细致的,片段像一句话,而每个动作就像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当整个作品搬上舞台时,有了舞美的辅助,演员就像是说话的人,把平时我们所训练的一字一句讲述给观众听。由于身份的转换,视觉也随之转换,演员的个体化在舞台上有一定的减弱,看到更多的则是整体的呈现。

4小结

在经历过这次长时间的排练之后,对于“排练厅里的作品”与“舞台上的呈现”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展现作品需要演员作为重要的载体,而舞台同时也锻炼了演员的素质,这是不可否定的,与此同时也诉说着编导对于作品的理解以及想要传达给观众的理念。在本次排练中,也学习到了作为一名编导,需要具备的素质及能力,对于演员的运用,片段配置的合理性,动作编排上的“保留”与“发展”,结合有关舞美运用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整个作品的综合呈现是否具有其深远的意义都要做一定全方位的思考。经过本次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结合之后,望在本次锻炼中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自己之后的研究工作道路上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5结语

通过参与到整个舞蹈诗的排练,首先了解到一个好的作品需要编导老师和演员的通力合作,编导将他们学习到的和理解的内容进行美化和编排,最后通过演员来展现,这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总归来说一个好的少数民族作品,必须建构在少数民族情感的基础上,不应该离开本民族的信仰以及个性感情;对于创作的创新,要来源于编导对于生活的理解,综上几点才能做出具有时代性的创作,符合当下时代的作品。


编辑整理: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