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从制度强化到自我复制:高校发展同晶化现象研究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封面

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出版: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729/F

国际刊号:ISSN 1003-6709

邮发代号:46-123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fzggzzs@163.com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投稿邮箱:fzggzzs@163.com
论文鉴赏

从制度强化到自我复制:高校发展同晶化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阅读数:777

金欢

摘 要 高校扩张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的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但高校发展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高校发展的同晶化。高校发展的同晶化主要表现为学校求大、层次求高、学科求全、管理求同。究其原因,主要受政府决定、利益驱使和从众心理这三各要素制约。因此,减少政府干预,增加高校自主权,改变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體的多元化是高校摆脱同晶化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高校 高校发展 同晶化 制度

中图分类号:G273 文献标识码:A

同晶现象是指化学式相似的物质形成结构类型相同的晶体的现象,在物理性质存在相似,但不完全吻合。当前高校整体构建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学校的内部结构相似且吻合,因此我们把高校表现的这类现象称之为同晶化。创新驱动作为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要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高校要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通过营造创新的氛围,培育创新型的人才。但同晶化现象严重,对于培育创新型人才具有巨大的阻碍作用。本文主要对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探讨,高校的同晶化只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来改变高校的同晶化现象?

1高校发展同晶化的表现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规模的扩展,趋同性明显,教育明显缺乏自身的个性和特色。从高校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看到高校的趋同性主要体现在学校规模、目标追求、学科设置和学校管理这几方面。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求大、层次的求高、学科求全和管理上求同。

1.1学校求大

从高校发展来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迅速,每年均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底,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就已超过2 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而“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转向“提高质量”,要求高等教育规模呈稳步发展态势,其年增长率较以前有明显下降,但各高校办学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自高校扩张以来,各类学校都在不断扩充自己的规模,增大在硬件设施上的投入,以容纳更多的学生。以湖南省为例,湖南农业大学在“十一五”成就中指出,校舍面积达到106.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66亿元,除土地外的固定资产总额达12.44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74.8%、204.4%、134.8%;图书馆纸质藏书达174.6万册,电子图书数据库达种,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1%和269%。邵阳学院在发展规划文件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达20000人左右,做大成人教育。 在办学规模上,学校大多趋向于扩建校舍,扩大招生规模,来实现学校的影响力,学校在实现规模扩张时,往往只是在于吸纳更多的学生,但对学生招收后的培养却往往存在忽视现象。

1.2层次求高

高等教育的分类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涵,第一,是一种狭义的高校分类,即将不同的高校置于同一个层面上,然后根据学校专业设置不同进行分类。第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等教育的分层,即将所有的高等学校按照人才培养的层次进行划分。 依据我们熟知的划分方式,我们把高校分为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把本科学校再接着分为一本、二本、三本学校,一本学校又可以分为“985”“211”学校和一般一本学校等。“985”“211”学校体现出了较为强大综合型,大部分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层次,都向综合型靠拢。为了实现提升层次,不少重点大学花大力气来扩大学科覆盖面,试图成为综合性大学;一些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把成为研究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而许多专科学校则热衷于升格为本科。这种对于层次上的求高,盲目的提升学校的层次,往往出校了学校自身特色的缺失。

1.3学科求全

从学校的发展目标上来看,各高校致力于把自身打造成综合型大学,综合型大学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学科门类的齐全。为了提升学校的层次,学校不断增开学科门类,致力于实现学科门类的齐全。美国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告诫:“实施高等教育的最差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鸡蛋都往一个篮子里装一一高等教育最忌讳单一的模式。”以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理工学院为例,湖南工业大学共有18个院,5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湖南师范大学 学校设有24个学院,3个教学部,开设89个本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从学校属性上来看,湖南理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类专业。从学校层次上来看,湖南师范大学属于“211”学校,湖南理工学院是一所地方二本院校。从这两所学校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在自身学科和专业设置上,都体现出了对于全面的追求。

1.4管理求同

优质的管理能够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反之亦然。当前高校主要实行科层管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和省级政府)或行业部门分别办学并管理高校,高校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发展规划、人员编制、财政投入、对外交往等全部或主要由高校的政府主管部门决定,行政化管理手段渗透到大学管理的很多环节。 在政府参与之下,高校的管理呈现的行政化明显,大多采用逐级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主要分为决策层、中层和执行层,校长及其其他的上层领导作为决策层,主要负责决策,中层领导主要是负责对上级意见的领会和对意见进行具体方式实施,执行层是对最终的方式进行执行。

2高校发展同晶化的原因

2.1政府的决定作用

政府对高校办学具有决定权,主要是通过政策作为导向的。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竞争实力,国家推行了“211工程”“985工程”,建立了一大批综合类学校,各个学校致力于成为高等学府,因此都开始效仿与之相似的办学方式。学校的各项决策和各项行为都会严格遵守国家政策,而政府对高校的各项权利都具有制约作用,例如招生,校长的选定等,学校的某些规则制定,政府都有一定的决定权。因此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政府与高校之间法律关系定位不完善,高校独立性不强;政府对高校权利限制大,高校自主性不够;政府对高校管理控制严,监督治理不突出;政府与高校利益矛盾多,均衡性不佳。自由是创新的沃土,高校应该是最自由的场所,只有最自由的大学,才能培养出最具有自由的人。当前政府对高校的干预过多,使得大学的发展失去了自由,从而呈现出千校一面的局面。

2.2利益的驱使

利益驱使是高校同质化更深层次的原因,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显然,同质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功利化的代名词。一些高校高调宣布的一个个宏伟计划,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无视科学定位,是不讲求实际而谋求政绩的做法,制造了一种高等教育的病态繁荣。 从学校专业设置来看,学校大多会设立法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这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确是与学校自身利益挂钩,因为这些专业的开设成本较低,可以用于吸纳更多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以特殊教育为例,从供需角度来看,目前特殊教育教师是供不应求,但是为何大学不愿开设这个专业,主要在于成本较高,首先是开设特殊教育需要较多的仪器设备,其次是首开这个专业对教师的需求较多,所以大多数学校不会选择开设。

2.3从众心理的指引

当一个人发觉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多数人不一致时,会感到紧张,产生心理压力,这就是群体压力。在这种压力影响下,个人会努力与多数人的行为和意见趋于一致。从众行为的产生源于人的“安全需要”。在群体中标新立异或与众不同,会使人担心由于背离群体主流而被孤立,从而感到不和谐和丧失安全感。 高校的发展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由于大多数学校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发展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得到了认可,由此高校的发展在模式就展现了巨大的相似性。从高校开展的活动上,活动的创新性比较少,多只是形式上的改变,体现了出了很大的从众心理。由于害怕偏离,高校由此也就在形式上体现出巨大的趋同性。

3改善高校同晶化的路径选择

3.1政府从监管走向监督:增加高校自主权

问责是现代大学制度建构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中实现高校行政与学校分离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作为一个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高等教育实施的重要场所,应当要给予其自主权,实现高校的自主发展。实现高校的自主权应当要给与高校自主招生权,专业设置权,财政的处置权。

从权力的竞争的视角来看,集权与分权平衡、强调政府指导与服务、鼓励多方参与办校。高校的管理主要存在三股力量的支撑,政府支撑、学术支撑和市场支撑。如果用克拉克(Clark)的三角协调模型(coordinate trangle)进行解释,那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型都在向市场或者消费者一端明显偏移,而不是向国家权力或学术力量偏移,政府和高校之间关系呈现新的变化,由原来的控制模式(control)转变为治理模式。 要实现高校的发展,政府应当从原有的控制地位撤回到对高校的监督,让市场在高校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高校的自主发展,同时为了便于政府的监督,可以在高校和政府之间实行契约关系,这种契约以学校制定的目标为基准,在契约期间政府不直接参与学校的决策,并且给予学校以资金支持。但在契约之中,政府也对学校有一定的要求,高校的发展不能超越契约,但在契约内发展具有独立的决策权,这样既能保证高校发展的自主权,也能实现政府更好地监督。在自由的环境之中,也能更好的保证自由的实现,为学校特色奠定基础。

3.2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高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育的收益人包括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受教育者、学校教师等多类群体。为了实现高校的多元发展,评价主体也应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用人单位作为高校产品的接受者,对于人才的需要是时刻在改变,因而在高校发展中需要考虑市场的需要,调整自己专业设置或者改变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从学生视角来看,作为教育服务的直接承擔者,服务是否满足个人需求,也是需要纳入高校评判之中。政府作为高校教育的投资者,因此,在进行高校评价时,也应该给予其话语权,提出对未来人才和未来教育的展望。作为高校的教师或者管理者,也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是否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给予自身进行评价,实现学校自身的变革。

在制定高校评级体系时,应当实现以需求作为导向,把市场和学生需要作为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大学生自身评价的作用,减弱政府的评价功能。高校要实现自身特色化发展,当以市场作为参考,才能改变学校一层不变的发展趋势,实现学校的差异化发展。高校的差异化发展,有益于实行特色化办学,实现个性化教育,积极维护学生个性化的思维特质与素养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科,程昌华.高校适度发展规模的预测与规划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21-123+130.

[2] 刘小华.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1978-)[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 尚钢.高校分类与地方高校定位[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02):54-56.

[4] 潘加军,鞠连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新突破——高校管办分离的“去行政化”改革[J].长白学刊,2011(02):57-60.

[5] 檀小川.从西北政法大学“申博风波”看政府与高校的关系[J].教书育人,2010(36):8-9.


编辑整理: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官方网站